鋼城人物

鋼城人物
首頁 鋼城人物
孔忠國:“每一臺設備都是我的孩子”
來源: 太鋼新聞中心 作者: 張曉鵬 時間: 2013-07-15
他用辛勤和汗水換來了一個又一個榮譽:2012年榮獲太原市總工會頒發的太原市職工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并被太原市勞動競賽委員會記三等功;2012年榮獲省國資委頒發的2010至2012年省監管企業“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始終踐行著共產黨員的莊嚴誓言,他就是焦化廠煉焦作業區副主管孔忠國。
“每一臺設備都是我的孩子。孩子在成長中需要精心呵護才能健康成長;需要不斷打磨、培養才能變得更優秀,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其實設備也一樣。”孔忠國說。
“孩子需要悉心呵護才能健康成長,設備也一樣。”
孔忠國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每一臺設備。平日里,他十分重視設備的管理和維護。為了讓設備不出任何異常,他甚至有些“吹毛求疵”,總是不停尋找設備維護中的不足。他“發明”了一項維護設備的制度,就是將以前分散、不利于管理的制度更改為現在的由包機班組負責檢查監督的設備區域負責制。這樣,分散的自主管理就變成了有計劃、定期檢查的集中管理,確保了每一臺設備的良好運行。
遇到檢修任務,孔忠國都與大家一道攻堅克難,診斷、修理設備,誤餐、占用休息時間已是習以為常。在每次安排維修工作時,他總要嘮叨一遍檢修注意事項,合理搭配檢修人員。他利用每一次的定檢定修,及時控制和消除各類設備隱患。在他的努力下,焦爐設備平均故障時間大幅降低。2012年完成干熄焦年修工作; 全年4個月影響焦爐生產設備故障時間為零,焦爐的生產也創造了投產以來的最好水平,全年日均出爐數134爐,單日出爐數達138爐,創同行業最高紀錄。焦炭產量比上年增長了近兩萬噸。
孔忠國常說:“生產靠設備,一旦設備出了問題,生產就會受到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行,是對生產的堅實保障。所以,設備維護很關鍵。”
“孩子需要不斷打磨、培養才能變得更優秀。設備也一樣。”
除了把設備維護好、保養好之外,孔忠國還想了許多新點子,讓這些設備變得更“優秀”。
針對7.63m焦爐上升管經常出現石墨堵塞的問題,他采用燃燒和機械清掃相結合的方法成功消除石墨,使日出爐數增加了0.635爐,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職工的勞動強度也大大降低,既省了錢,還省了力。為進一步給大伙省力,提高工作效率,他將螺栓固定式石墨刮板,改為“門型”插裝式刮板。更換方便了,備件的使用壽命也延長了。一經改進,檢修作業時間從160分鐘大幅度減少到40分鐘,極大降低了檢修人員的勞動強度,直接產生經濟效益112.4萬元。
焦爐生產屬連續作業,而爐墻維護同生產交叉作業。考慮到爐墻維護作業的安全,孔忠國針對7.63m焦爐工藝特點,設計制作了爐肩維修專用爐門。這種爐門在保證了車輛人員安全的同時,還使爐墻及石棉繩修補完成正常更換,避免了炭化室因冷空氣交替造成的爐墻剝蝕加劇現象。目前,140孔爐墻石棉繩維修工作已經完成,效果也不錯。
不久,孔忠國又有了新點子,他看到罐車襯板經常脫落,堵塞旋轉密封閥。于是他優化了焦罐車襯板材質及安裝、固定方式,使焦罐車襯板壽命延長4倍,焦罐車連續6個月無襯板脫落故障。干熄率從96%提高到98%,并穩定在98%以上,直接經濟效益196.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