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資訊
首頁 行業資訊
鋼鐵聯盟助力京津冀協同治污
來源: 時代周報 作者: 時代周報 時間: 2015-05-05
在經濟增速放緩、京津冀治霾成為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的雙重背景下,鋼鐵行業正步入低需求、低效益、高環保壓力的階段。京津冀地區聚集了全國1/3的鋼鐵產能,鋼鐵業作為地區重大支柱產業的同時,也帶來了煙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鋼鐵業污染的相關治理一直在進行,根據近日河北省省長張慶偉的說法,現在河北省鋼企“落后產能全部淘汰完畢”,“執行的是高于國家要求的產業標準、嚴于發達國家的能耗排放標準”,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依然是一個重要課題,節能減排產業還處在成長期。
近日,由北京市科委發起、京津冀三地科技主管部門推動的“京津冀鋼鐵行業節能減排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下稱“鋼鐵聯盟”)成立。簡單地說,鋼鐵聯盟希望為鋼鐵行業節能減排所牽涉的各個主體搭建信息溝通和資源整合的平臺,幫助鋼企建立包括融資在內的一攬子方案。
力促鋼鐵產業轉型升級
“我們現在的工作主要是一面調查鋼企的技術需求,一面匯總提供節能減排技術的企業有哪些比較成熟的技術可以輸出,做好技術匯編后,推到河北、天津的鋼廠中去。”鋼鐵聯盟秘書長、北京科技大學(下稱“北科大”)科學研究與發展部副部長邢奕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鋼鐵聯盟于2015年4月11日揭牌,其成員包括北科大、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渤海鋼鐵集團、河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首鋼集團、建設銀行、平安銀行、北京銀行等70余家機構,涵蓋京津冀鋼鐵生產企業、節能減排機構、高校院所及金融機構。其中北科大擔任了理事長和秘書長單位。
據邢奕介紹,鋼鐵聯盟成立后,已有不少從事節能減排的公司、甚至行業媒體都主動要求加入。
根據北京市科委發布的消息,鋼鐵聯盟“將以科技促進產業聚集,著力搭建‘政產學研金用’產業融合發展平臺,促進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區域的快速產出、轉移、落地和產業化,實現鋼鐵行業產品升級、資源綜合利用以及污染排放達標治理,打造一條京津冀鋼鐵行業的生態價值鏈”。
邢奕表示,鋼鐵聯盟是一個信息和資源整合的平臺,北科大積極參與其中,依托自身的學科優勢,可以集中優質的科技資源,反過來也有利于科研和多個學科的發展。“不同鋼企的需求,能夠通過聯盟找到可以解決的技術,技術又來自于不同的企業;而且利用專家資源,也可能開發出更好的技術。”邢奕說。據了解,鋼鐵聯盟擁有8名院士組成的顧問委員會。
技術的推廣也要借助政府的推動。談及鋼鐵節能減排技術匯編后的推廣應用,邢奕稱,由于節能技術可以給企業帶來效益,企業會有一定的積極性;減排則不然,除了環保壓力下逼得企業不得不去做,最好地方政府還能“給企業動力”,因此鋼鐵聯盟正在往這方面努力。
鋼鐵聯盟也會在企業與政府的溝通中扮演角色。“我們接觸下來,發現企業對一些政府的項目并不太了解,學校可能對科技主管部門的項目更清楚,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建一些示范工程。”邢奕說。
在鋼鐵聯盟成立大會上,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表示,聯盟將構建“三平臺一示范區”相互促進的創新工作模式,即建設產業技術聯合創新平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綠色金融服務平臺,建設京津冀鋼鐵行業節能減排與產業轉型升級科技示范區。
邢奕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鋼鐵聯盟給自己定的具體的近期目標是:到2017年,至少建30個節能減排項目,幫助企業提升產品改進工藝,同時應體現出區域內環境的好轉。
推動建立某些長效的工作機制,也是鋼鐵聯盟的愿景。比如發揮指導委員會即相關政府部門的引導作用,建立綠色金融的模式;此外,發揮專家資源,研發前沿和關鍵技術,制定聯盟自己的節能減排工藝技術相關標準,也是聯盟的長期目標。
不同于通常來說比較松散的聯盟組織,邢奕認為,鋼鐵聯盟比較“有生命力”,成員聯系也比較緊密,“帶著技術、帶著專家、帶著工程公司、帶著資金”,為鋼企提供一攬子的整體計劃。
先借款治污,盈利再還錢
4月14日,河北省64家鋼鐵企業的主管負責人和31家省內金融機構的負責人,在相關政府部門的組織下,進行了一場全省鋼鐵行業銀企對接交流會。根據官方媒體報道,2015年河北省鋼企投資推出的91個建設項目中,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項目超過半數。
在外交部4月28日的“藍廳論壇”上,河北省省長張慶偉表示,河北省鋼鐵行業落后產能全部淘汰完畢,現在河北省“執行的是高于國家要求的產業標準、嚴于發達國家的能耗排放標準”。
邢奕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一些大的國企會嚴格執行上述標準,但其實行業中的不同企業很不平衡,“有先進的也有落后的”,因此節能減排技術依然有很大的應用空間。
“而且做得越好的企業,負擔也就越重。要實現減排,相關技術的運行成本很高,企業花的代價很大。”邢奕表示,雖然鋼鐵本身是傳統行業,但節能減排技術依然需要發展,去適應更高的要求,技術研發除了要追求更高的效率,也要追求更低的運行成本。
節能和發展循環經濟的投入,長期來看會給企業帶來回報,但減排本身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卻同樣需要很大投入,比如前述河北省鋼企推出的91個建設項目中,首鋼京唐公司擬建的球團煙氣脫硫項目,計劃總投資1.4億元,貸款需求為7000萬元。
與此同時,鋼鐵行業虧損局面持續并加劇。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剛剛發布的數據,2015年一季度,大中型鋼鐵企業銷售收入同比下降了14.48%,虧損9.87億元,其中主營業務虧損110.53億元;虧損企業50戶,占統計會員企業戶數的49.5%,虧損企業虧損額103.55億元,同比增長27.31%。
因此,邢奕稱鋼鐵聯盟對鋼企做的是“雪中送炭”的事。他表示,傳統上,鋼企的節能減排項目依靠自己籌錢,在當下行業形勢很差、環保壓力又很大的背景下,鋼鐵聯盟希望幫助鋼企先解燃眉之急,比如以合同能源管理的形式,“先把事情做起來,或者說先不要欠環境的賬。以后盈利能力上來了,再把錢還上”。
據了解,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種新型的投資方式,能源管理合同在實施節能項目的企業與專門的節能服務公司之間簽訂,允許客戶用未來的節能收益為工廠和設備升級,以降低運行成本,節能服務公司以承諾節能項目的節能效益或承包整體能源費用的方式為客戶提供節能服務。也就是說,節能效益產生后,節能服務公司才分得收益。據了解,合同能源管理的項目也能夠享受國家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政策。
綠色金融模式還在探索之中。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在鋼鐵聯盟成立時表示,京津冀三地將綜合運用產業基金、創投基金、銀行信貸、融資租賃、債權、財務公司融資等多種金融產品,提高京津冀節能減排融資額度,目前已經達成的意向有300億元左右。
在是日鋼鐵聯盟成立大會上,北京市科委、鋼鐵聯盟與中國建設銀行、北京銀行、平安銀行和易禾資本四家金融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邢奕透露,其中三家銀行承諾了300億元的授信額度,至于將來具體采用何種形式進行項目的融資,還有待落實。
“節能減排對鋼企是一個門檻。很多時候需要去判斷:一家企業到底是淘汰掉還是投入資金去治理?這應該是全社會的工作。”邢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