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日報: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構建大范圍循環經濟
如果你曾經乘坐過北京的5號線、10號線等地鐵,如果你使用過第五套人民幣的1角硬幣,如果你從電視節目里看到了“長征”系列火箭和“神舟”系列飛船的身姿,那么,你就已經體驗到全球最大、工藝技術裝備水平最高、品種規格最全的不銹鋼企業產品的魅力了。太原鋼鐵有限公司在不銹鋼領域的發展,使我國數十個不銹鋼產品品種成功代替了進口。
輕量化、高強度、長壽命,是太鋼許多新產品的特點。使用這些材料的汽車可以減輕車身重量,從而減少油耗;使用這些材料的摩天大樓可以大量減少鋼材的使用;使用這些材料的貨運車廂可以降低腐蝕率、延長使用壽命……
“鋼鐵就是一種材料,材料做得更好實際上就是為社會節能降耗、綠色發展提供了保障。例如,我們生產的高強鋼是普通鋼強度的兩倍以上,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節約一半以上的用量。”太原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波說,目前太鋼高效節能型綠色產品占到鋼材總量的70%以上,創造的效益占85%以上。初步測算,這些高能效鋼材的應用,可每年減排二氧化碳300萬噸以上。
“國有大型鋼鐵企業站在產業的高端,必須要有歷史責任感,打造綠色企業是我們的追求,‘十二五’時期,太鋼將干干凈凈進入世界500強。”據李曉波介紹,除開發研究節能降耗的綠色產品外,在通過循環經濟實現生產過程無污染、和城市互動實現大循環等方面,太鋼都已經進行了探索。
太鋼率先應用推廣世界最先進的循環經濟工藝技術,構建了一條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在固態廢棄物循環利用方面,太鋼建成了國內首套全功能冶金除塵灰資源化工程,每年回收金屬32萬噸,相當于開發一座年產200萬噸鐵礦石的礦山。在液態廢棄物循環利用方面,太鋼實現了廢水100%循環利用,鹽酸、硝酸、氫氟酸100%再生利用。通過氣態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太鋼二次能源年回收占總能耗的48%,余熱余壓年發電量占總用電量的28%。
用“藏污納垢”這個詞,可以形象地比喻太鋼對環保的擔當與貢獻,它不僅實現了不向外排放污染,同時還可以吸收來自城市的廢棄物,通過凈化轉為自用,并利于生產余熱向城市提供清潔能源。
“太鋼引入城市污水,通過自有設備將其凈化為工業用水,一方面減少了城市污水的排放,同時也節約了工業用新水。”李曉波介紹,目前,太鋼日處理城市污水5萬噸,年減少城市COD排放5000多噸,廢舊機動車拆解再利用業務已初具規模,對城市生活垃圾及廢舊輪胎、塑料、電池等的綜合利用也在逐步實施。
太鋼還通過對生產余熱進行回收,為太原市城區800萬平方米居民住宅提供冬季取暖熱源,取代該區域燃煤小鍋爐,每年能夠減排二氧化硫7000多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