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業報:太鋼創造“轉型跨越時速”
2011年太鋼完成不銹鋼產量302萬噸,第三次登上世界不銹鋼最多產量高峰,這是太鋼繼2009年、2010年后首次突破年產300萬噸大關。太鋼是山西首家能登上世界最高產品產量的大型國企,有人說太鋼創造了“轉型跨越發展時速”。
太鋼于2004年完成年產不銹鋼100萬噸的第一期技改工程,2007年開始第二期年產300萬噸不銹鋼生產能力技改工程。2009年,太鋼不銹鋼產量達到248萬噸,2010年達到272萬噸,現已達到第二期技改的目標產量。
“轉型跨越太鋼時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近日記者采訪了太鋼集團總經理高祥明。
“兩大轉型”
在做強主業上,太鋼主要實現了以下“兩大轉型”。
一是在規模發展上,由新建項目為主向新建項目與并購重組的雙驅動轉型。太鋼圍繞建設全球最具特色的精品基地目標,2011年啟動了一批總投資在300億元以上的結構調整重點項目,進一步增強太鋼的發展后勁。特別是太鋼的不銹鋼冷連軋項目近日獲得了國家2億元的專項資金支持,這是太鋼在用好綜改實驗區政策、先行先試的成功探索。
在兼并重組方面,太鋼采取漸進式股權融合方式,成功托管經營美錦鋼鐵,已全面復產。與山西襄汾星原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股東合作協議,將在鋼鐵、能源等領域展開合作,打造臨汾鋼鐵基地。圍繞建設不銹鋼沿海制造和出口基地,實現了對太鋼天津鋼管不銹鋼公司的控股,將形成年產40萬噸冷軋不銹鋼板的能力;完成了天津鋼管太鋼焊管公司的焊管工程,形成年產45萬噸焊管的能力。
二是在產品發展上,由常規產品和同質化產品向特色產品和高端產品轉型。太鋼成功研發23個新產品,獲得國家專利460項。第三代汽車用鋼工業化試驗成功,為世界首創;不銹鋼、電磁純鐵應用于“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關鍵部位;耐熱鋼、雙相鋼、工程機械用鋼、造幣鋼、高牌號冷軋硅鋼等20多個產品市場占有率繼續保持國內第一。不銹鋼全年出口30萬噸,繼續位居國內首位。
“雙向拓展”
在延伸發展上,太鋼著力“雙向拓展”。
一是向上游產業拓展增值。如呂梁袁家村鐵礦項目今年可形成年產750萬噸鐵精礦粉的能力,加上尖山、峨口鐵礦擴能改造,到2013年將形成年產1500萬噸精礦粉能力,成為國內鐵礦石資源保障條件最好的企業。此外,太鋼還在鎳礦、鉻礦與鉻鐵、鈮礦、煤礦、石灰等領域的相關項目進行投資與建設。
二是向下游產業拓展增值。太鋼不銹鋼工業園引進江蘇大明等7家龍頭企業,引資18億元。下一步,將把招商引資的目標鎖定在中外知名企業和10億元以上項目上,提升不銹鋼工業園品牌價值。太鋼抓住太原市打造“不銹鋼特色城市”的機遇,擴大不銹鋼系列產品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
“三種業態”
在多元發展上,創新“三種業態”。
一是新材料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主要有:采用非真空冶煉的百噸級非晶帶材生產線試車成功;氧化鐵粉項目列入節鎳不銹鋼973計劃并通過科技部立項申請;鎂合金板材項目和高性能彌散強化鋼項目正在加緊論證;釹鐵硼項目、碳纖維項目等正在深入調研。與陜西有色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出資2億元在太原設立山西寶太新金屬開發公司,打造全球最大的鈦材及不銹鋼加工、銷售基地。
二是工程技術產業化輸出成長良好。全年共簽訂對外總承包合同25項,合同金額約4.8億元。
三是房地產開發加快實施。太鋼與太原市政府簽訂了2200畝土地開發協議,著手引進房地產龍頭企業共同開發。同時,與太原市簽訂2.68萬畝城郊公園開發協議,并在太原市南部CBD金融區建設不銹鋼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