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時報:“五輪驅動”打造太鋼轉型的新體系
近日來,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鋼)捷報頻傳:上榜國家首批“兩型”試點;國際領先的第三代汽車鋼研制成功;托管后的民營鋼企美錦鋼廠正式復產;承建的國內一流的綜合性城郊森林公園崛圍山區破土動工;太鋼緬甸達貢山鎳礦項目礦山系統正式投產;太鋼大明加工中心等7個延伸產業鏈項目奠基開工……
尤其是7月16日國內首套全功能冶金除塵灰資源化裝置在太鋼順利投產,標志著太鋼循環經濟取得重大突破,不僅實現了廢棄物全部回收再利用,而且實現了廢水、廢氣和廢棄物全部循環再利用。
據了解,這套裝置正式投產后,每年可生產含鉻鎳的鐵水16萬噸、普通鐵水16萬噸,全部回收的冶金除塵灰、紅泥、廢鋼、廢渣等作為富氧豎爐生產原料,相當于每年可少采購精礦粉53.3萬噸或266.5萬噸礦粉(貧礦)。用通俗的話說,太鋼尋找到了一座年產200萬噸鐵礦石的“新礦山”。
事實上,在今年上半年原燃材料價格持續上漲、鋼鐵產能日益過剩、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全行業處于微利的嚴峻形勢下,太鋼大打品種結構優化牌,持續推進技術創新,不斷深化對標挖潛,鋼產量、不銹鋼產量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0.35%和3.13%;營業收入、利潤和利稅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10.11%、0.83%和24.86%;并且在市場開發、挖潛增效、項目建設、綠色發展等工作中均取得不俗業績。
半年來的成績固然值得欣喜,但太鋼人也一直銘記著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膽氣、更主動的姿態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做強主業、多元發展、延伸發展,成為國內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鋼鐵企業集團。”的期望,由此更細化、更宏偉的轉型跨越發展目標確立: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型發展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能力建設為核心,以隊伍建設為保障,全面推進“三個轉變”,堅持做強主業、延伸發展、多元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建設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不銹鋼企業,到2015年營業收入達到2000億元以上,成為國內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企業集團。力爭在2014年8月8日,太鋼建廠80周年之前,全面實現“十二五”轉型跨越發展重點項目建設目標任務。
值得強調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單純追求經濟效益與利潤已不是太鋼的終極目標。“經濟上的‘一枝獨秀’并不能解決其他方面短腿造成的發展難題。轉型是個系統工程,唯有全面推進才能協調發展。”太鋼集團董事長李曉波曾公開表示。顯然,太鋼的這一思路已經超越了以往單純發展層面的先行軍角色,而是奠定了延伸發展、多元發展、綠色發展等多領域全方位的領先基石。
那么,如何才能全方位、多領域實現轉型跨越發展?“五輪驅動”戰略應運而生。
一要堅持做強主業,打造高效、節能鋼材的精品基地。“十二五”期間建成以不銹鋼、冷軋硅鋼、鐵路用鋼、高級別熱軋板卷、冷軋板卷為主,極具競爭力的高端精品綠色生產基地。
其次要堅持延伸發展,以構建產業鏈競爭力為重點,立足現有優勢,加強對外合作,積極推進前向一體化和后向一體化,將觸角伸向上游戰略資源和下游高精尖加工領域。在上游領域,加速實施“走出去”戰略,開發海外戰略資源。在下游領域,加快由“材料加工”向“加工材料”的轉變。
第三是堅持多元發展,進一步發揮太鋼品牌、資本、產品、管理、文化等優勢,積極實施適度相關多元化經營,依托鋼鐵主業,加快發展新材料、工程技術、金融、國際貿易、房地產開發、醫療衛生、酒店服務業等相關多元產業,實現與主業協同發展。
此外,“十二五”期間,太鋼計劃再實施一批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改造項目,把太鋼建成冶金行業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的示范工廠和都市型鋼廠。同時,加快推進工藝裝備綠色化、制造過程綠色化、產品應用綠色化,形成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鋼廠與城市的功能互補、和諧共融。據悉,今年上半年,太鋼綠色發展項目增加產值12億元,增加效益4億元。
第五則是堅持和諧發展,正確處理各方關系,把改善民生、服務城市、惠及社會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目標,推進企業與員工共成長、與城市共發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