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冶金報:太鋼:一手抓全面預算一手抓科技創新
2012年12月22日,太鋼召開素有“誓師大會”之稱的黨政聯席(擴大)會議,安排部署2013年的全面預算工作。這樣的“誓師大會”在一年前也有過。當時,太鋼高層提出,要把與行業一流對標作為基本思路和工作方法,以“變”應“變”,適應新的經濟形勢。同時要求各級干部和職工搶抓機遇,不等不靠,用良好的精神狀態、強烈的責任感迎難而上,將各種不可能變為可能。
一年過去了,“誓師大會”提出的目標皆已實現。2012年,太鋼鋼產量達到1013萬噸,其中不銹鋼311萬噸,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太鋼董事長李曉波在2013年的誓師大會上指出:“2012年,面對異常艱難復雜的市場形勢,太鋼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干部職工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公司的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有了新的提升。”
直擊全面預算
2012年,太鋼下發了精心制定的預算目標。李曉波明確要求,避免將預算工作停留在廠長、部長、作業長的層面上,必須落實到每個崗位,必須指標到人、責任到人。“人人頭上有指標,件件事情有人管”,調動起了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012年下半年,針對鋼鐵行業市場需求繼續減弱、鋼材價格持續下降、鋼鐵企業利潤和收入持續下滑這一嚴峻態勢,太鋼又緊急召開會議,對上半年經營情況進行了認真分析,并決定下大力氣改善下半年的經營績效。
針對各子(分)公司的經營現狀,太鋼決策層要求按照鋼鐵、礦產、貿易、非鋼四大板塊進行分解。2012年下半年,太鋼采購部門密切關注原材料價格,積極尋找廉價資源擇機采購;銷售部門動態關注市場,加大直供市場開拓力度,最大限度獲取訂單,同時大力優化品種結構,提高高附加值產品比例;生產部門持續優化原料結構,提高鎳、鉻收得率和成材率等工藝技術指標,提質減廢。與此同時,重點工程投產及達產進度不斷加快,非鋼業務不斷對標先進,控制運營成本,開拓出了新的效益增長點。
完成全面預算,還有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下大力氣降成本。為此,太鋼提出加強項目投資管控、堅持有保有壓的原則;加強資金管理,拓展融資渠道;堵塞管理漏洞,使非生產性費用降低10%,一切費用嚴格按預算控制并從嚴審批;停止一切辦公場所裝修及各種設施改造;禁止高標準行政辦公消費,停止采購配置高檔辦公用品及相關設備;提倡無紙化辦公;大力壓縮差旅費支出;加大降庫及債權清收力度,對存貨全線清查盤點,庫存降至較低水平;對銷售、采購等業務形成的應收、預付等款項進行排查并加緊清收,盤活存量資產,提高收益;對有可能對公司未來有較大影響的重大漏洞及時糾正,規避財務風險。此外,一線員工也在各自的崗位上不斷挖掘潛力,小改小革,修舊利廢,在全公司范圍內掀起了降本風潮,取得了明顯成效。
由于措施得力,太鋼各子(分)公司的經營績效得到了有效改善。礦業分公司超額完成主要礦產品預算指標,其中鐵精礦超預算4.5萬噸,球團礦超預算1萬噸,冶金石灰、輕燒白云石等保供產品全面滿足了集團公司需求;焦化廠主要產品指標再度攀升,焦炭產量達到225.29萬噸;煉鋼二廠南區一號不銹鋼轉爐年平均爐齡達到433次,遠遠高出預算要求;熱連軋廠2250mm生產線比2011年增產21萬噸,1549mm生產線實現了300系不銹鋼直接軋制以及混合軋制的技術創新;精密帶鋼公司交庫量較2011年增長61.1%,銷售發運較上年增長102.86%,全年產銷率達到98%,實現了產銷兩旺的好勢頭;2012年12月28日,太鋼不銹鋼煉鋼日產量突破萬噸大關,達到10075噸。
持續科技創新
近日,有關太鋼不銹鋼產品的好消息頻頻傳來。
首先是北京地鐵14號線首列A型地鐵車輛在青島下線,引起高度關注。這是因為其在國內A型車上首次采用了輕量化、無涂裝不銹鋼車體,這種車體不僅具備較高的抗腐蝕性,而且運營維護成本低,具有低碳環保、安全可靠等特點。該車輛廂體國產化部分的80%采用的都是太鋼生產的301L不銹鋼。隨后,太鋼第一批不銹鋼管順利出港,正式走出國門,挺進國際市場。
此外,太鋼已經形成高、中、低三種型號的螺旋無磁鉆鋌用鋼和普通無磁鉆鋌用鋼相結合的多品種優勢,在國內率先實現了高端無磁鉆鋌產品系列化。該產品具有高強度、高韌性、無磁性和抗疲勞等特點,在石油鉆鋌系列產品中屬于高技術難度、高附加值的產品。
這些都與太鋼注重技術創新是分不開的。
最近幾年,太鋼的技術研發投入逐年遞增。重點品種戰略經營單位(SBU)、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博士后工作站等機制為科技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今年,太鋼還在籌劃建立院士工作站,將為研究冶金前沿技術提供更廣闊的舞臺。此外,太鋼每年都會拿出3000萬元重獎在一些科技項目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功臣。
太鋼的創新發展受到了政府部門的關注與支持。先進不銹鋼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太鋼,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一德為首的一批中國青年科學家、享受政府津貼的專家、“333人才”等優秀科技人員也紛紛加入太鋼……
對于新產品開發,太鋼一直堅持“特上加特、新上加新”的理念,堅持“研發一批、轉化一批、儲存一批”的產品開發模式。
在此背景下,一批又一批高、精、尖產品不斷問世,贏得了國際國內市場的“通行證”。太鋼主導的“現代軋制技術、裝備和產品研發創新平臺”已通過國家科學技術獎初審;“高速列車用不銹鋼車廂板工藝技術開發”等4項科技成果通過了冶金科學技術獎評審。與此同時,太鋼的科技創新成果也逐年遞增,每年產生的專利、專有技術達到3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占到50%。在2011年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的評定中,太鋼再獲全國第二、冶金行業第一的佳績;之后,太鋼又被認定為首批“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同時太鋼不銹股份公司也于當年被再次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太鋼堅持技術創新之路,帶來了可觀的效益。不銹鋼實現營業收入1405億元,比2011年增長10.63%;實現利潤4億元,居行業前列。日前,記者又得到消息,太鋼2012年自主研發的高端產品無磁鉆鋌用鋼已實現利潤6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