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日報:國企里的“洋職工”
一副“老外”長相,卻穿著一身太鋼的藍色工裝。太鋼聘用了“洋職工”嗎?帶著這樣的疑問,來到太鋼國貿公司。推開經營管理部辦公室的門,正巧看到這個一臉朝氣的大男孩“老外”——杜可。
來自哥倫比亞的杜可,4年前來到中國,就讀于北京語言大學。沒有一點中文基礎的他,最初連“你好”都不會說。4年過去了,如今的杜可操著一口流利的漢語。不看其人,僅聽說話,會以為杜可就是一個中國人。不僅如此,除了母語西班牙語,杜可的英語也很棒。就要畢業時,想更深地了解中國的愿望,讓他萌發了到另一個城市工作的想法。就在此時,他在校園網站上看到了太鋼的招聘啟事。
帶著一顆好奇心和求知欲,杜可憑借自己國際貿易的專業和掌握三門語言的條件順利來到太鋼工作。“像我們這種剛畢業的學生,能找到與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工作不容易。在學校學的是理論,與實際操作不一樣。太鋼給了我發揮的平臺,天天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我很開心,也很喜歡。”
工作了半年的杜可對自己目前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適應,問及他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他說:“都是好事,天天都能遇到新問題。在師傅們幫我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國際化企業需要國際化人才,來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太鋼國貿公司經營管理部負責人劉振宇介紹說,“國貿公司作為太鋼集團的國際化貿易平臺,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同時,境外子公司的業務運作也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在集團的支持下,我們第一批聘用了杜可及另外一名緬甸籍員工溫斯淳,發揮他們對當地貿易、法律了解的優勢。此外,我們內部也制定了師帶徒計劃和管理辦法,讓有經驗的師傅進行一對一的培養,快速提高他們的職業化水平。這半年來,他們的進步都很大,有些工作已經開始獨立操作了。他們也很吃苦,該加班時從沒有怨言。”
對此,杜可說:“回到宿舍也沒什么事可做。太鋼能給我這么好的平臺,年輕人加班也是學習的過程。”
趕快武裝起來,迅速成長起來,是這兩名外籍員工留給大家的印象。試用期結束后,杜可和溫斯淳都希望自己可以留下來繼續工作,他們喜歡自己的工作,更喜歡這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