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冶金報:太鋼:在逆境中實現轉型跨越
2012年,面對嚴峻的外部環境,太鋼干部職工不畏艱難,奮發進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召開后,太鋼干部職工深入學習、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十八大精神的科學內涵,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八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辦好“兩件大事”上來,在生產經營建設和重點項目推進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2年全年,太鋼鋼產量首次躍上千萬噸臺階,達到1012.66萬噸,比上年增長2.25%;其中不銹鋼310.61萬噸,比上年增長2.77%,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實現營業收入1405.04億元,比上年增長10.63%;實現利潤4.01億元。
苦練內功,降本增效40億元
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鋼鐵行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特別是進入2012年,形勢更加艱難,中國鋼鐵企業進入了新世紀以來最為困難的時期,出現了全行業虧損,鋼廠利潤普遍大幅下滑甚至虧損,世界各大鋼廠紛紛減產或停產。
困難當前,成敗關鍵看內功。太鋼各單位利用市場倒逼機制,持續推進管理變革,加大全面預算考評力度;深入開展對標挖潛,大力開展科技降本、管理降本,通過化解種種不利因素,降本增效近40億元。其中,太鋼焦化廠煉焦作業區工藝組通過將7.63米焦爐標準溫度降低10℃,從而降低了爐頂溫度,每月增效205.5萬元;太鋼二鋼廠通過優化配比,實時過程監控,增加不銹鋼鉻鎳生鐵和內部廉價料使用比例,2012年全年通過優化爐料降低成本達5億元,盤活資金3億元;太鋼不銹冷軋廠成立專門的成本管控小組,實行材料過程監控和現場成本控制,使各項輔料消耗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工藝紙消耗降低3.5%,硫酸消耗降低3.4%,硝酸消耗降低12.7%,氫氟酸消耗降低10.7%,軋制油消耗降低7.6%,機物料消耗降低18.7%,包裝費用降低11%。
同時,太鋼不斷優化品種結構,增加高附加值產品比重。在國內鋼材價格指數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太鋼鋼材平均售價不降反升;積極跟進國家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和戰略用戶,鋼材直銷比例提高到70%,產銷率達到100%;加大力度開發海外市場,出口鋼材54萬噸,比上年增長10.2%,其中出口不銹鋼35萬噸,增長23.9%;采用短期融資券、公司債、私募債券、境外融資等組合式融資方法,既保證了資金用量,又降低了資金成本。
太鋼不僅在困難和挑戰的沖擊下站穩了腳跟,并且把行業最困難的時期,轉變為自身競爭力提升最快的時期。
科技創新,36個品種替代進口
1月16日,太鋼自主研發的雙相不銹鋼鋼筋新型材料成功中標港珠澳大橋工程,成為該工程唯一的雙相不銹鋼鋼筋供應企業。這也是中國大陸地區橋梁建設首次使用不銹鋼鋼筋。
近年來,太鋼把培育高端核心技術、高端戰略產品作為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的特色精品之路。去年,太鋼的28個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新特產品銷量占總銷量的43%,36個品種替代進口。其中,煤礦專用不銹鋼瓦斯管應用于西山煤電;301L不銹鋼應用于北京地鐵14號線等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第三代核電用擠壓不銹C型鋼用于核電項目;發電廠儲煤罐用不銹鋼供臺灣某電力公司;X80管線鋼中標西氣東輸三線工程,成為最大的供應商;3類7種產品應用于“神舟九號”飛船;開發混凝土泵車輸送管用高強耐磨鋼板;自主研發的高牌號硅鋼及涂料產品增量迅速;超級奧氏體、鐵素體和馬氏體新品種增量明顯。
深度轉型,200億元推進項目建設
太鋼利用山西省轉型綜改試驗區的發展機遇,先行先試,規劃實施了一批結構調整、產業延伸、多元發展、循環經濟重點項目。這些項目規模大、起點高、產業輻射力強,推動了太鋼的深度轉型、加速跨越。
2012年9月19日,太鋼寬幅光亮板產線順利過鋼,項目投產后,年生產13萬噸目前世界上最寬的高品質不銹鋼光亮板,填補了國內寬幅光亮板空白。去年,國際最先進的轉爐、精煉爐、連鑄機、寬幅光亮線等13個結構調整項目竣工或試生產。
2012年10月27日,太鋼硅鋼冷連軋技術改造工程開工,該工程總投資設計產能100萬噸,可滿足國內市場對高端、特色、優質冷軋硅鋼的需求。
……
在新金屬、新材料開發利用方面,太鋼百噸級非晶帶材中試線建成投產,產品已進入市場;山西寶太新金屬開發公司成功產出鈦合金等新產品;與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的高端碳纖維項目開工建設。太鋼還正在加緊研發鎂、高溫合金、耐蝕合金等新材料。未來,新金屬、新材料業務將成為太鋼新的效益增長點。
在工程技術產業化輸出項目方面,太鋼成立了冶金焦化工程技術公司,開展節能減排技術裝備成套輸出,2012年工程技術產業化輸出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97倍,利潤增長53.2%。
身居鬧市,力求做到一塵不染
多年來,太鋼始終堅持推進綠色鋼廠建設,并將其視為太鋼生存的前提、發展的基礎、新的競爭力和效益增長點。
去年8月8日,太鋼簽署高爐熱熔渣制棉項目合作協議,該項目是國內第一套利用高爐熱熔渣制棉生產線,每年可回收利用高爐礦渣約8萬噸,創效8000萬元以上,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無排放等特點。該項目投產后,太鋼將實現鋼渣的全部合理利用。同時太鋼與國外某企業合作建設的國內最大的鋼渣綜合利用項目正在抓緊推進,每年可處理150萬噸不銹鋼渣和100萬噸碳鋼渣,生產鋼渣肥料、路基材料、超細粉等高附加值產品。
2012年,太鋼年產20萬立方米蒸壓加氣砼板生產線建成投產,將實現粉煤灰的全干送及零排放;兩條鋼渣綜合利用項目產線進入試生產階段;礦渣超細粉二期項目、熱熔渣制棉生產線按節點推進;推進集中供熱改造,改善了供熱質量;噸鋼綜合能耗、新水消耗以及煙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均比上年下降;余壓余熱發電量占到總用電量的28%,二次能源回收利用量占總能耗的48%。2012年,太鋼還被國家發改委評為“全國循環經濟工作先進單位”。
去年7月16日下午,國家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到太鋼調研時,認為太鋼給出了城市鋼廠發展的全新模式,并對太鋼提出了“身居鬧市、一塵不染”的希望和要求。下一步,太鋼將按照更高標準,快速推進鋼渣肥料制造、高爐熱熔渣生產冶金礦棉、礦渣超細粉二期工程、混酸回收利用等一批循環經濟項目,以進一步完善循環經濟產業鏈,成為全球綠色鋼廠的典范。
2013年,鋼鐵行業形勢依然嚴峻,太鋼將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在“五個提升”上大有作為:一是在提升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水平上大有作為;二是在提升綠色發展水平上大有作為;三是在提升產業鏈建設水平上大有作為;四是在職工群眾收入倍增和提升生活品質上大有作為;五是在提升企業黨建科學化水平上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