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冶金報 :太鋼如何實現“藍天”誓言?
國家在鋼鐵等行業實施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對污染物排放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一規定也被外界廣泛認為是“史上最嚴環保新政”。“新政”猶如一面鏡子,照出了各大企業的環保家底和實力。那么,新形勢下的環保新政對鋼鐵企業提出了哪些挑戰?太鋼如何實現自己的“藍天”誓言?近日,《中國冶金報》記者針對以上問題采訪了太鋼環保部門的負責人。
以更嚴格的標準進行管理
據了解,環保新政出臺后,太鋼立即查找差距。經過仔細比對,太鋼的絕大部分指標符合特別排放限值標準,多數指標還優于指標要求。多年的付出和努力,讓秉持綠色發展理念的太鋼在這一最嚴環保新規面前更顯自信。而這份自信來自于太鋼的超前意識,來自于多年扎實而有成效的付出,更來自于從根本上改變太鋼區域環境質量的決心。
據太鋼能源環保部部長冀崗介紹,太鋼多年來一直以嚴于國家標準的標準來進行內部管理和控制。目前,太鋼的環保工作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就如同擠海綿,開始時水好擠,但擠到一定程度,水就越來越難擠。“隨著國家對鋼鐵行業環保的要求越來越嚴,我們要把新環保標準和特別排放限值作為基本線,以此為新的起點進一步優化,只能優于它,不能比它差。”冀崗說。
據太鋼能源環保部副部長張國志介紹,太鋼針對新標準體系的修訂工作已展開,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在一些標準設定上遠高于國家特別排放限值的規定,如在粉塵的排放上,特別排放限值要求是20mg/m3,太鋼自己的設定值要小于10mg/m3。
“為保證排放標準一直滿足特別排放限值要求,避免出現某些指標波動的情況,一是要保證生產組織均衡化,盡力避免超過環保設施能力來組織生產;二是要優化物流布局,保證物料流程簡單、順行;三是要做好設施的管理維護。總之,環保設施要配套、齊全,還要使其功能發揮到極致。這樣,我們就能均衡、穩定、長期地滿足特別排放限值要求。”張國志對記者說。
如何用好環保設備是關鍵
特別排放限值是在全行業經營形勢異常嚴峻的情況下出臺的,對此,張國志表示:“太鋼在城市里生存、發展壯大,要建設城市型鋼廠,搞好環保是前提,這是毫無疑問的。太鋼未來的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和發展循環經濟。這兩點實際上也是太鋼生存的支撐點。所以,無論在任何形勢下,都要把環保先做好。”
目前,太鋼已經有很多先進的環保設施,需要進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把現有設備的功能發揮到極致,這是最關鍵的問題。冀崗說:“后面的主要任務在于解決技術難題和管理問題,比如怎么更好地使用濾袋,如何使除塵器的分布更加均勻,確保每個收塵點都收到效果,等等。”
張國志向記者介紹,在多年前新一輪改造之初,太鋼就考慮到了污染物總量最低化問題。比如,很多地方都用上了覆膜濾料除塵器,覆膜濾料對PM2.5(指大氣中直徑≤2.5微米的顆粒物)和其他污染物總量減排都有好處。“只要我們設備用得好、維護得好,那么,污染物排放濃度是非常低的;如果加上改善工藝、濾網覆蓋、灑水、噴淋等措施,使無組織放散實現有組織化排放,太鋼就能實現污染物‘看不見’這個目標。”張國志自信的說。
據介紹,太鋼的燒結煙氣脫硫、脫硝項目就走在了全國前列。燒結脫硫、脫硝是冶金企業的老大難問題,既能穩定、高效率長期運行,還能幾種污染物協同消減,太鋼在國內是第一例。
“其他企業一般都單一消減,要么脫硫、要么脫硝,我們‘五位一體’技術全都解決了,顆粒物排放濃度低于特別排放限值要求50%左右,即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全部執行特別排放限值,我們的實際排放濃度也均低于40%以上,這是我們最有特色的地方。”張國志說:太鋼的大型除塵器開始建設時就注重質量,排放水平實際上已經走到了標準前頭,國家的排放標準是20mg/m3,限制標準是15 mg/m3,而我們平時監測也是在15 mg/m3以下。
隨著特別排放限值的執行,太鋼的環保工作已如期展開,相信經過不斷努力,太鋼的環保事業必將有更出色的表現。在環保方面,多年的努力已經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并得到了巨大實惠,而隨著眼下更高水平環保工作的開展,美麗太鋼的建設將不斷加速,這其中,受益的不只是太鋼職工,還有整個城市的居民,這也是一個鋼鐵企業對所在城市的一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