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看太鋼
首頁 媒體看太鋼
山西經濟日報 :創新驅動成就太鋼特色之路——太鋼集團董事長李曉波訪談錄
來源: 山西經濟日報 作者: 王蕾 時間: 2013-10-31
作為重要的制造業,鋼鐵業如今正處在本世紀以來最困難的時期。太鋼集團,作為我國最大的特殊鋼企業和全球最大的不銹鋼企業,又是如何以項目為抓手、依靠創新驅動走出一條結構升級、綠色發展的質量效益型之路?太鋼集團董事長李曉波近日就這些問題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記者:有人說,過去賣一噸鋼能掙出一個手機,現在賣一噸鋼只能掙到一瓶礦泉水,這種說法是真的嗎?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是什么?
李曉波:的確如此,2012年,鋼鐵全行業實現利潤15.8億元,銷售利潤率只有0.04%,遠低于工業企業平均5.46%的水平。總結來看,原材料價格上漲和產能過剩是主要原因。太鋼現在也是在靠創新找出路。讓我們自豪的是,太鋼人越挫越勇,在國內鋼材價格大幅跌落的情況下,我們的噸鋼平均售價比上年提高12.8%,實現營業收入1405億元,比上年增長10.63%;實現利潤4億元,居行業前列。
記者:在激烈的商戰競爭中,太鋼如何殺出重圍?
李曉波:出路只有一條——靠技術創新占領市場,提高效益。我們有強烈的危機意識,更有爭創一流的勇氣。目前,太鋼有28個品種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35個品種打破國外壟斷,我們生產的耐高溫高壓、耐腐蝕、超低溫、高強韌的獨有領先產品已用于國家重點工程和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國內首家成功研發的鐵路貨車用不銹鋼,減輕了車體重量,提高了運載能力;不銹鋼、電磁純鐵等特種材料應用于“神舟”系列飛船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關鍵部位;國內造的139艘不銹鋼化學品船全部使用太鋼不銹鋼材料等等。
記者:太鋼在重點項目建設上是如何布局的?
李曉波:太鋼的重點項目主要布局在四個方面。
一是以品種結構優化升級為特征的鋼鐵主業項目。主業項目共45個,其中18個項目已投產,15個項目在建,12個項目今年陸續開工。其中正在建設的90萬噸不銹鋼冷連軋項目、100萬噸硅鋼冷連軋項目和80萬噸高速鐵路專用鋼項目是重中之重;
二是產業鏈建設項目。4個境內外原輔料項目正在快速達產達效,不銹鋼10萬平方米加工配送項目在建,年內投產;
三是新材料項目。非晶帶材、鈦合金兩大項目已投產,高端碳纖維項目今年將投產;
四是綠色發展項目。年產20萬立方米蒸壓加氣砼板項目已投產,全球最大的鋼渣綜合利用項目六條生產線五條已經建成,陸續投產;熱熔渣制礦棉、高爐渣超細粉等8個循環經濟項目正加快建設,同步加快推進城市集中供熱、城市污水處理等城市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實現由企業內部小循環向城市和社會大循環深度轉變。
我們的目標是,所有項目在2014年建成投產,2015年全部達產,確保“十二五”期間,把太鋼建成極具特色的精品基地和全球綠色鋼廠的典范。
記者:聽了您剛才的介紹,在為太鋼自豪的同時,我們心中的隱憂也沒有完全消除,谷賤傷農,鋼鐵這個舉足輕重的行業,這么微薄的利潤,何以長期支撐經濟發展?
李曉波:這就需要政策層面的支持,希望國家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降低融資成本。去年,鋼鐵全行業的噸鋼利息支出高達123元,企業借貸利率高達5.95%,高出國外數倍。同時,應加快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為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搭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