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以深化改革為動力 加快提升太鋼綜合競爭力
記者:當前,全黨全國上下都在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太鋼如何貫徹落實,請您談談認識和體會。
李曉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是我們黨的歷史上又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會議。作為太鋼集團,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匯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正能量,動員全體干部職工,進一步認清形勢、正視差距、堅定信心、深化改革、迎難而上,加快推進公司轉型跨越發展。
記者:當前鋼鐵行業面臨著怎樣的形勢和任務?
李曉波:鋼鐵是產能過剩最嚴重的幾個行業之一,消化過剩鋼鐵產能既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去年,中央提出了“四個一批”:淘汰落后一批、兼并重組一批、擴大消費一批、走出海外一批,為化解過剩產能提出了好的思路。
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中國鋼鐵業將突出面臨三方面的壓力:一是產能過剩壓力。截止2012年,我國已經形成10億噸的粗鋼產能,產能利用率只有72%。近期,國家加大了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要淘汰8000萬噸落后鋼鐵產能。此外,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鋼材的消費強度也會逐漸減弱,這就帶來鋼材的相對過剩。絕對過剩和相對過剩疊加在一起,進一步加劇了產能過剩的嚴重程度。二是資金壓力。鋼鐵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難度和成本進一步加大。銀行現金流量不足,信貸規模收緊,負債率高的企業將很難獲得銀行貸款。三是環保壓力。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新的高度,再加上公眾環境意識的不斷增強,各級政府對環保工作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太鋼這些年在環保問題上見勢早、行動快、效果好,為我們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能不能繼續走在行列前邊,在環保上走得更快一些,直接關系到我們未來的生存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寧要綠水青山,也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深刻認識到,環保比效益還重要,要和安全一道放在第一位。
從鋼鐵行業的發展格局和發展趨勢來看,未來五到十年的鋼鐵行業將處于需求平穩期、產業調整期、企業轉型期、經營微利甚至虧損期,行業的難日子、苦日子可能還在后頭。
記者:十八屆三中全會對鋼鐵工業及企業將會帶來哪些影響?
李曉波:三中全會提出了“兩個必須”: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同時,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這將對鋼鐵工業及鋼鐵企業產生重大影響。
從利好方面來講:
一是政府和市場各司其職、協同發力,有利于化解過剩鋼鐵產能。目前,我國鋼鐵工業轉型升級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產能過剩。化解過剩鋼鐵產能,需要政府、市場“兩只手”不缺位、不越位、都到位,各司其職、協同發力。最近,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指出要重點推動山東、河北、遼寧、江蘇、山西、江西等地區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壓縮鋼鐵產能總量8000萬噸以上。下一步,我省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也將加大。
二是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有利于根治鋼鐵市場的無序競爭。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必須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這對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有重大意義。
三是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有利于推進鋼鐵行業的綠色轉型。三中全會指出:“要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環保是化解鋼鐵產能過剩、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抓手,鋼鐵企業推進綠色轉型是必然選擇,不容商量。
四是“引進來”、“走出去”,有利于鋼鐵行業提高配置全球資源的能力和效率。三中全會提出:“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要放寬投資準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這將有力促進鋼鐵企業進一步擴大開放,增強國際競爭力。
五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于激發企業的發展活力。三中全會提出了三個“允許”和三個“鼓勵”: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本投資項目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鼓勵有條件的私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從挑戰方面來講:
一是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提升綜合競爭能力尤為迫切。三中全會后,隨著我國現代市場體系的不斷完善,資源和要素的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各類企業主體面對的生存發展條件和市場競爭環境將完全相同,各種政策性的補貼和隱性優惠政策將逐步消除,企業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每一家企業必須將加強自身的能力建設、培育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作為未來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條件。
二是國家要提高國企紅利上繳比例,對當前處于微利經營甚至虧損的鋼鐵企業,是很大的考驗和挑戰。全會提出,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國鋼鐵行業長期將處于微利經營甚至虧損的境況中,提高紅利上繳比例,對鋼鐵企業是個重要挑戰。
三是國家要逐步成立國有資產運營公司,國有資本要逐步減持,用減持的錢去做更多的事情,起到國有資本的放大作用;有條件的企業要成立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進行戰略性投資。屆時,我們的股東會更加多元化,企業的財務預算等重大信息要公開,對企業的規范經營、科學管理、精細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考驗。
記者:太鋼將如何應對新的挑戰?
李曉波:近年來,太鋼堅持咬定戰略目標不動搖,堅持做強主業、延伸發展、多元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形成了在資源、技術、裝備、品種、綠色發展、隊伍等多方面獨特的競爭優勢。困難時期,信心最重要。鑒于太鋼這些年來在逆境中培育形成的競爭優勢,使我們有理由更加堅定戰略自信、文化自信、隊伍自信和能力自信,對太鋼的未來充滿信心。表現在今年,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形勢,我們充分發揮優勢,攻堅克難,生產經營實現了逆勢增長。
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必須借全會的東風,下決心在創新體制機制、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增強隊伍動力和活力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實現新的突破。
為此,太鋼確定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工作的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深化改革為統領,以提升經營績效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品種質量為重點,以對標挖潛為方法,傳遞市場壓力,增強干部動力,激發全員活力,快速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
具體要抓好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將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作為基礎性、前提性工作來抓,進一步提高標準,提高水平,切實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促進和諧發展、科學發展。
二是全面引入市場機制,面向市場,深化改革,將市場壓力傳遞到各廠礦,引導各生產經營單位融入市場,實現從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轉變,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三是深化品種質量管理變革。加強資源要素組合,大力發展拳頭產品,切實落實質量責任,加強技術營銷和服務營銷,為用戶提供量身定制的產品、服務和全面解決方案,敏銳發現市場,敏捷滿足用戶,實現用戶價值最大化,樹立品牌形象,提升用戶滿意度。
四是深化對標挖潛,發動全員主動找差距、找標桿、求進步,從“公司要我對標”向“我要對標”轉變,靠內生動力去做好對標工作,推動各項關鍵指標向先進看齊。
五是全面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加強對干部績效的考核。讓績效評價結果決定干部去留;推進崗薪制改革,以崗定薪,崗動薪動;優化內部勞動組織,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人員能進能出。
總之,我們要乘全會的改革東風,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堅定信心不動搖、正視差距不盲目、深化改革不懈怠、迎難而上求發展,加快提升太鋼的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