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產經新聞報:太鋼集團董事長:加快改革創新 促進企業提質增效
深化改革是國有企業的活力之源,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了發展國有經濟的重要性,提出要通過改革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深入推進改革。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太原鋼鐵集團董事長李曉波圍繞加快改革創新,促進企業提質增效談了自己的見解。
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推進股權結構多元化,混合經濟有利于凝聚各種所有制的優勢,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機構。使企業真正成為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自我約束、管理科學的市場經營主體。這幾年太鋼集團在工業氣體、耐火材料、冶金石灰、鐵合金、鋼材深加工、配送、鋼軋綜合利用等新型業務板塊與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科研院所等建立了一批混合所有制企業,現在正在推進市場化的選聘職業經理人工作。
“總理的報告再一次要求我們做好多元化發展工作。同時我們下一步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積極穩妥推進集團股權的多元化,再一個就是企業內部管理改革,深化立項制度改革。今年,我們企業內部引入市場倒逼機制,形成內部工序之間的市場價值鏈,把過去內部的任務導向轉變為價值導向,充分挖掘企業活力,過去企業經營范圍有困難,壓力大,真正企業內部壓力傳導不進去,現在,我們搞內部市場化改革,得到的效果顯著”,李曉波說。
總理報告中講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特別講到要用金融的活水澆灌好實力經濟,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享受金融服務,公平參與市場競爭。近一兩年來經濟的效益下滑,經營范圍已比較困難,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李曉波指出,融資難其實像太鋼這種大企業相對并不困難,但一些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很突出,現在企業融資信用、資產抵押、擔保是三個突出的問題。但是作為銀行或者金融部門,應該根據企業的前景、產品競爭力、企業的狀況、企業家的素質,對一個企業進行銀行專業的判斷來進行,金融支持主要是看企業的信用,現在過分的擔保必然會造成一些中小企業擔保難,另外,個別企業的局部風險也會轉化為系統風險,貸款難的問題,在中小企業中普遍存在,所以怎樣用金融的活水澆灌好實體經濟,深化金融改革迫在眉睫。
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李曉波認為,節能環保應該成為化解產能過剩,強制劣勢企業退出的硬性約束標準,要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要發揮好監管運行,所有的企業在環保問題上都能解決,問題主要體現在成本問題上,這個方面,標準要統一,像太鋼集團這種大鋼鐵企業一噸鋼鐵環保成本在200元左右,而還有許多鋼鐵企業環保成本在幾十元,那么對于不同的環保成本,仍然發揮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
環境污染主要源于落后的生產方式,以及先污染后治理,甚至只污染不治理的發展模式。李曉波指出,雖然節能減排難題很多,但關鍵看企業有沒有社會責任感,有沒有戰略眼光,舍不舍得投入,還要看政府的環保決心和措施,特別是政策激勵和引導。政府要發揮好監管職能,健全環保法律政策體系,強化環保執法力度,加大違法成本,建立公平誠信的環保秩序,讓所有的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企業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支撐,太鋼集團上下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極端重要性,深刻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論述,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提高綜合競爭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了太鋼人應有的貢獻。
“在每一個行業都有一批科技創新的‘國家隊’, 要在重點行業和領域組建科技創新的‘國家隊’,發揮骨干企業的創新示范帶頭作用,瞄準國家的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解決好國家在關鍵技術、關鍵材料、關鍵裝備方面的重大難題,快速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國有大的骨干企業要有強烈的使命意識,發揮骨干企業示范帶頭作用,瞄準國家的戰略需求,世界科技前沿,解決好國家關鍵技術,快速提升產業的競爭力,科技創新既是企業生存之道,也是企業對國家,對人民的責任”。關于加快提升公司的科技創新能力,李曉波強調。
近年來,太鋼以科技創新為引擎,積極營造創新文化[0.25%資金 研報],成功研發出一系列獨有領先的、替代進口的戰略產品,應用于國家重點工程和高端裝備[-0.17%]制造業。未來,太鋼集團將繼續加大創新投入,瞄準世界最前沿,勇于探索建立一個好的創新機制,有好的創新文化,才能研發更好的產品。
下一步,太鋼集團將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抓住山西綜改試驗區、科技創新城建設的機遇,努力把太鋼建設成為國有企業改革創新的示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