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質量報:太鋼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激勵機制
“說實話,這10萬元獎勵我還沒有想好怎樣用。”太鋼不銹冷軋廠技術科科長梁敏諍對記者說。他因科技創新業績突出,被評為2016年度太鋼優秀科技工作者,近日獲得了10萬元獎勵。
“公司的獎勵,對我們科技人員來說是肯定,是鼓勵。”梁敏諍感慨道。
太鋼集團咬定創新不放松,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科技機制改革,不斷創新激勵機制,今年的激勵機制在往年的基礎上更是進行了深度變革,更加注重與創新貢獻相匹配的激勵政策,實現了重點激勵、精準激勵、動態激勵,科技人員的創新熱情競相迸發,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目前,科技對企業的貢獻率達到80%以上。
據了解,此次科技質量獲獎名單中,袁家村鐵礦提升選礦金屬回收率技術攻關團隊等5個團隊獲得20萬元級的重獎;在研發筆尖鋼和國內外重大橋梁不銹鋼特種材料上作出突出貢獻的研發員王輝綿等4名優秀科技工作者,獲得10萬元的重獎;高性能超純鐵素體不銹鋼關鍵技術開發、高爐沖渣水余熱回收技術開發應用、產銷及智能制造一體化系統研發等49個項目,分別獲得最高15萬元的重獎。同時,一批在科技創新、質量提升上實現新突破的單位和個人也受到表彰獎勵。
近年來,太鋼始終把人才作為引領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不斷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培育忠誠敬業、能力超強、積極進取的創新人才隊伍,推動了一大批工藝技術和產品質量難題的快速突破。去年以來,太鋼率先研發成功時速350公里高鐵用輪軸材料,推動了高鐵的完全自主化;自主研發出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堆內構件用不銹鋼,替代進口,助推核電走向世界;研發生產出超低溫、強磁場環境下的系列特種異形材料,參與人造太陽(ITER)計劃,產品實現批量供應;國內首家研發成功用于汽車排氣凈化裝置的超純鐵素體不銹鋼,應用于國內外知名企業;國內獨家開發出電動汽車驅動電機制造的高性能專用硅鋼,應用于國內多家電動汽車制造企業;自主開發成功的雙相不銹鋼螺紋鋼筋,應用于港珠澳大橋、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建設等,助力“一帶一路”……
下一步,太鋼將搶抓“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和高端裝備走出去的機遇,大力推進高端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研發獨有的、領先的產品,創造需求,創造市場,跨越“紅海”,邁向“藍海”。(201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