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看太鋼
首頁 媒體看太鋼
山西衛視:山西創新再獲新成果 太鋼造出27個足球場大小的“鋼盔”
來源: 山西臺 作者: 陳霞 呂勝春 李昀卓 王翾 聶澤川 駐站記者 田曉鋼 時間: 2017-10-25
主持人導語: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作為全球最大的不銹鋼基地,太鋼集團堅持創新引領,在新材料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
您現在看到的這個像海星模樣的建筑,是正在建設的青島新機場,它的五個指廊就像海星的爪子一樣緊緊抓在地面上。隨著鏡頭往下飛,工人師傅們正在搭好的鋼架上鋪設屋頂,我們看到,海星的兩只手已經帶上了銀色的“手套”,而這些銀色的板材,您知道嗎?它是一種能實現百年不銹的高性能不銹鋼板。
山西臺記者 李昀卓:我們現在看到這每一塊鋼,它都是由太鋼所提供的,您可別小看這些鋼材,由于這里空氣中的含鹽量高,濕度大,所以要做到百年不銹,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還要經受得住12級大風、百分之百的防水以及防止光污染等多項嚴苛的考驗。未來機場建成后,整個機場22萬平方米的表面將全部采用這種鋼材,如此大的面積,在全世界來說也是第一次。
22萬平方米有多大呢?這相當于27個足球場的面積。現在,工人師傅們就在為這只“海星”編織著這套超級不銹鋼盔甲。一塊塊鋼板被切成40米長、40多公分寬的條狀,然后鋪在屋頂上,這樣鋼板間必然會出現一條條長達40米的縫隙,板材好不好,決定著能不能接得滴水不漏。
青島新機場屋面板材焊工 張彬:這一片都是我焊的,一遍就焊出來了,焊出來外觀也漂亮,非常好。
就在采訪時,一場大雨不期而至,在現場記者看到,已經鋪好的屋頂完全做到了滴水不漏。
青島新機場航站區工程部金屬屋面項目經理 王正濤:在沒鋪金屬屋面之前,我們在A指廊畫了30個疑似的漏水點,今天正好下雨,我們過來看了一下,現在我們圈里面是干燥的,說明我們這個金屬屋面還是不錯的,防水效果非常好。
經受住了雨水的考驗還只是第一步,由于青島地處黃海之濱,有時會受到臺風侵襲。這里是在廣東進行的一場風階實驗,為了您能看得更清楚,我們把速度加快了20倍,可以看到,畫面中的鋼板只是輕微的起伏,而此刻測試間的風速已經達到了12級以上。一塊不銹鋼板要同時滿足抗風階、防腐蝕、防漏水等多重性能,早在2012年,太鋼看到了這個行業的空白,便開始投入研發。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 鄒勇:(不銹鋼)成分設計就和咱們炒菜一樣,咱們炒菜添加一些佐料,使菜的味道更可口,不銹鋼成分設計也是一樣的道理,通過添加微量元素,使不銹鋼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年間,鄒勇帶領這個團隊生產出上千個樣品,通過10多個項目的上千次測試,太鋼造出了這個全球最大的不銹鋼盔。除了百年不銹,還誕生了中國第一條不反光的連續不銹鋼生產線。
太原鋼鐵集團總工程師 李建民:前段時間習總書記在山西視察工作時要求我們發揚工匠精神,在創新上再加把勁兒,我們一定要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做好我們太鋼的創新工作,開發更多的產品,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五年來,在這個全球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基地,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滯。2013年,太鋼自主研發的雙相不銹鋼鋼筋應用于港珠澳大橋工程,特種不銹鋼材料,批量供應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2014年,高鋼級管線,使用在了我國西氣東輸的管線上。2015年,核級不銹鋼應用于我國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的關鍵部件。2016年,太鋼研發的筆尖鋼,結束了中國制筆行業材料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2017年,高鐵動車組輪軸鋼即將應用在我國“復興號”動車組列車上。優碳鋼、高強度合金結構以及電磁純鐵三類新產品助力“天舟一號”成功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