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新聞聯播):【勞動開創未來 奮斗成就夢想】堅守崗位一線 加快復工復產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年“五一”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勞動節。在各地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加快復工復產的特殊時期,每一個平凡崗位上的堅守,都有著獨特的價值。
在湖北黃岡,全長125.4公里的黃岡至黃梅高鐵正在加緊建設。為了搶回被疫情耽誤的兩個月進度,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
“五一”期間,各地的氣溫逐漸升高,但是一線工人們的熱情沒有降低。從鄭濟鐵路到銀西鐵路,從廣西桂中治旱工程到四川天府國際機場新航站樓,大家搶進度趕時間,推動復工保證質量。
生產,搶抓機遇一刻不停;創新,幫助企業跑出經濟恢復加速度。
在山西太原太鋼集團精密帶鋼生產車間里,所有的機器設備滿負荷生產,趕制訂單。工人們正在生產的是企業在今年剛剛研發成功的高端不銹鋼焊帶。
疫情期間,企業的研發和生產沒有停滯,并成功將不銹鋼的純度提升到了百萬級,打破了國外企業的壟斷,不僅保證了國內石油精煉企業用鋼,還將產品出口到日韓等國外企業。今年1—4月份,企業的出口訂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7成。
在上海光源,15條光束線站24小時運轉,一刻不停地產出同步輻射光。受到疫情影響,上海光源的科研工作一度中斷。隨著高校和科研院所陸續復工,現在,這里的實驗室已全部投入使用。
夯實糧食的安全基礎是“六保”當中的重要一環。天氣轉暖,各地也進入糧食生產的關鍵時期。
搶抓農時,吉林的春耕全面開啟。新疆巴州的小麥進入田間管理關鍵期,巴州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加強對小麥種植戶“一對一”指導,為豐收筑牢基礎。
在海南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經過130多天的培育,科研人員們終于迎來了基地耐鹽品種示范區水稻的收割季。為了不耽誤后續的研究工作,科研人員們在“五一”期間搶抓時機,收割水稻。
疫情期間,袁隆平院士仍然帶領年輕人扎在田間地頭,實現耐鹽堿雜交水稻的產量不斷突破。“五一”期間,在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面對奧運延期和各種不確定因素,中國女排、舉重、跳水等8支國字號運動隊的運動員們依然全心投入各項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