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兒女》雜志:讓青春為祖國綻放 | 太鋼“手撕鋼”團隊 “中國制造”邁向“中國精造”
編者按
五月,是鮮花盛開的季節,讓青春盡情綻放。
五月,是播撒希望的季節,讓夢想從這里起航。
五月,是激情奮斗的季節,砥礪前行方能不負韶華。
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近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聆聽他們的奮斗故事與成長感悟!
比A4紙還要薄,輕松用手就能撕開的“手撕鋼”,曾經一度是日本和德國少數企業的壟斷產品。可是現在卻不同了,由我國太鋼集團生產的厚度為0.02mm的不銹鋼是世界最薄不銹鋼。薄到什么程度呢?不到頭發絲直徑的三分之一、僅為A4紙厚度的四分之一。
它的問世,將我國不銹鋼箔材的制作工藝提高到世界領先水平,成功打破國外貿易壟斷和技術封鎖,為中國制造提供了高端基礎材料,為國際超薄不銹精密帶鋼指引了新的方向。
而這種突破與改變來自一個年輕的團隊——太鋼集團不銹鋼“手撕鋼”創新研發團隊。團隊成員共15人,其中12人是青年,平均年齡34歲。這個年輕的團隊今年榮獲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有理想,國家就有前途。他們用行動踐行中國青年的使命,圍繞新產品及新工藝研發,積極開展創新創效。
突破被卡脖子的局面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太鋼,英文簡稱TISCO)始建于1934年,地處汾河之濱龍城太原。
多年來,太鋼始終以創新引領發展,依托國家級技術中心、先進不銹鋼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形成了以不銹鋼、冷軋硅鋼、高強韌系列鋼材為主的高效節能長壽型產品集群,重點產品應用于石油、化工、造船、集裝箱、鐵路、汽車、城市輕軌、大型電站、“神舟”系列飛船等重點領域和新興行業,雙相鋼、耐熱鋼、鐵路行業用鋼、車軸鋼等20多個品種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30多個品種填補國內空白、替代進口。
然而,由于技術質量指標嚴、工藝控制難度大,“手撕鋼”生產技術長期被日本、德國等國外少數企業壟斷,而且他們生產的是窄幅手撕鋼,寬度為350mm到400mm之間。以OLED用掩模板為例,我國長期依賴進口,每年進口總額超過百億,且限制進口0.03mm以下材料。
面對5G通訊技術飛速發展、高端電子產業化的現狀,在太鋼集團“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反對守成”“聞新則喜、聞新則動、以新制勝”的創新理念驅動下,研發團隊的青年們勇挑重擔,迎難而上,決心突破被卡脖子的局面。
“國外技術專家都解不了的難題我們能行么?”“國內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怎么辦?”剛開始攻克國際難題時,團隊成員也有這樣的擔憂。
化解擔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實踐,時任市場組長廖席,緊盯高端市場需求和客戶技術要求;生產組長段浩杰,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標,著力解決生產難點;性能組長楊星,對標進口高端材料找差,改善箔材性能。
最終,團隊攻克了鋼質純凈度、產線工藝、控制水平、高等級表面精度、產品性能五大核心工藝技術難題,成功研制出世界首發寬幅(640mm)最薄(0.02mm)的不銹鋼箔材,該產品得到國內科技界權威專家的高度認可,中國金屬學會組織行業專家評價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沒有搬不走的大山
當然,“手撕鋼”的研發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噼啪’一聲巨響,就像鞭炮爆炸似的,3噸、近百萬元的鋼材全都碎成粉末了。”現任技術質量部副部長的廖席,仍然記得軋鋼時發生斷帶的場景。
廖席說,由0.8mm厚度的普通鋼材,一次次往薄軋,每往薄軋制0.01mm,輥系就要重新配比一次。20個軋輥,加上錐度、凸度等變量因素,團隊成員從上萬種輥系的配比中不斷摸索。
平均每兩天,團隊就要面對一次試驗失敗,尤其是軋制環節的斷帶問題。不同于厚板斷帶一分為二,薄板一旦斷帶,就會碎成粉末,只能由瘦小的職工爬進0.4米高的備件,用手摳、用手抓,把成員們的攻關心血清理出來。
有一次,因為一連幾次清理鋼末,廖席感覺自己真到了崩潰的邊緣,提出換人的想法。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王天翔當即回絕:“怎么沒有收獲?你辦公室將近1米高的筆記本就是收獲!”
辦公室的那些筆記本上,記錄了一個個試驗參數和團隊成員之間一次次思想碰撞。“年輕的隊員們,面對失敗也沒有別的想法,就是干!”廖席再度鼓起信心,和團隊成員一起,投入新一輪的討論。
歷時兩年,攻克175個設備難題、452個工藝難題,經歷了700多次失敗,“手撕鋼”終于實現優質量產。太鋼,贏了!
“當年李雙良老人治理渣山數十年如一日,沒有搬不走的大山,更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在新時代李雙良精神的感召下,團隊成員們愈加銳意進取,奮發有為。
2018年以來,“手撕鋼”累計開發應用逾50噸,以0.02mm為代表的“手撕鋼”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70%,噸鋼利潤300~500%。
改革不止,創新不斷
憑借著品種高端和質量領先的優勢,太鋼集團贏得了國內外客戶的認可,高端產品創造出的效益占到了85%以上。在中美貿易摩擦中,“手撕鋼”依然源源不斷地輸往歐美市場。
回憶起第一次和客戶談“手撕鋼”的業務時,廖席一臉無奈:“2016年,我和銷售人員去見客戶,客戶的反應很詫異,你們能干這個嗎?并且也沒正經接待我們,只和我們在辦公樓下站著敷衍了幾句。”
當“手撕鋼”的實物樣品生產出來后,廖席再次去拜訪這家客戶,客戶非常震驚。對方公司的領導層、管理層、技術層都來到會議室,和廖席一行進行技術交流。
“驕傲,自豪。”攀上創新高峰,眼前風景遼闊。
“手撕鋼”項目獲得2019年冶金科學技術進步獎唯一的特等獎,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CIIF大獎,第四屆全國質量創新大賽QIC-V級成果(一等獎)。
央視《新聞聯播》、大型政論專題片《必由之路》、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相繼對“手撕鋼”進行了專題報道。
“手撕鋼”的成功研發,只是新時代太鋼青年在“中國制造”向“中國精造”偉大征程中邁出的一步。
2019年,在“手撕鋼”的基礎上,團隊在新材料研發領域喜報頻傳:在新一代5G高端電子用系列精密帶材方面,成功開發出柔性屏鋼,已應用于國內知名折疊屏生產商;與華為“2012實驗室”等前沿技術研究中心合作,突破低磁高強度超平材料;特殊合金軋制及去應力實現破冰,推進OLED用掩模板基材國產化。
團隊還受到冶金規劃設計研究院的邀請,主持起草并頒布《柔性屏顯示屏用超薄不銹鋼精密帶鋼》團體標準。
一片大概A4紙大小的“手撕鋼”,市場價格400元,因為附加值高,現在“手撕鋼”論克賣,“手撕鋼”團隊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不創新就要落后,創新慢了也要落后。新的時代賦予青年新的使命。“手撕鋼”創新研發團隊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太鋼高質量發展各項重大舉措,著眼國際前沿科技研發,立足本職本崗以實際行動加快新產品、新工藝創新和自主研發。
面向未來,太鋼集團將堅持做強主業、延伸發展、多元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建設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不銹鋼企業,成為國際一流的大型企業集團。而朝氣蓬勃、滿懷夢想的研發團隊,就是太鋼轉型跨越發展的強大驅動力。他們在中國創造走向世界的進程中奉獻著智慧與激情,為實現鋼鐵強國夢而不懈奮斗!
“改革不止,創新不斷!”“手撕鋼”研發團隊有這樣的豪情和信心,他們說:“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作為年輕一代的國企人,就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推動‘中國制造’向著‘中國精造’不斷進步,創造國資國企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