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周刊:太鋼駐村工作隊扶貧記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后,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一直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抽調精兵強將,組成太鋼駐村扶貧工作隊全面開展工作,抓黨建夯基礎、興產業助發展、聚人心凝合力,使定點扶貧的15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村民幸福感和獲得感大大增強。
太鋼投資60萬元在包扶的蔡家莊發展養牛項目,項目可帶動全村貧困戶129戶472人增收脫貧。
太鋼幫助包扶的杜家莊村培育發展西洋參項目,目前已建成30畝大棚,項目可帶動全村貧困戶91戶321人增收致富。
抓黨建,激活脫貧攻堅“內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
山西省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堅強保障。太鋼駐村扶貧工作隊把抓黨建促脫貧作為開展工作的重要路徑,全力把黨的組織資源、組織優勢、組織活力轉化為貧困村的發展資源、發展優勢和發展活力。扶貧先扶志,扶志先扶“精氣神”。
通過走訪,太鋼駐村扶貧工作隊發現,貧困村黨建工作不夠有力,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不突出,村民沒了“精氣神”,貧困戶等著要救濟、要補助。
扶貧工作隊于是把目光聚焦到黨支部建設上,從抓村支兩委、帶隊伍、強堡壘入手,建立健全了黨務村務公開制度、黨支部班子議事規則等,梳理劃分了職責分工并掛牌公告,真正做到村內各項事務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著落;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理論教育、廉潔教育和業務培訓;制定黨員發展計劃,將年輕有文化的創業致富能手吸收入黨,為組織增添新鮮血液。種種舉措樹立了黨組織的威信,贏得了村民的認可。
黨建工作抓起來了,廣大黨員成為一支撤不走的工作隊。在黨員的帶動下,村民對影響村容村貌的柴堆、糞堆、石堆進行了清理,還建起了綜合文化廣場。路好走了、廣場靚了、村莊美了,村民們嘗到了甜頭、看到了奔頭,精氣神提了起來。
興產業,鋪就脫貧增收“致富路”
要脫貧也要致富,產業扶貧至關重要。太鋼扶貧工作隊堅持問題導向,突出產業支撐,用實實在在的增收提高貧困群眾生產的積極性。為了給貧困村脫貧找準發力點,工作隊精準入戶走訪調研,跑遍了各個村的犄角旮旯,掌握民情民意,挖掘發展潛力,最終確定了“企業+貧困戶”“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思路,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婁煩縣蔡家莊村有養牛傳統,但由于方式落后、種牛質量差,一直沒形成氣候。扶貧工作隊了解情況后,決定因地制宜繼續發揚這一傳統,把肉牛養殖作為主要脫貧項目。他們幫助村民興建標準化牛舍、購買優質種牛、建設草料場,還聘請農業專家舉辦培訓班,為村民傳授養殖技術。目前,蔡家莊村肉牛養殖業已初具規模,牛肉制品成了“香餑餑”。
除了肉牛養殖,工作隊還在村里搞起了光伏發電項目,年收益106萬余元。
產業村村有,脫貧路子寬。在工作隊的幫扶下,由太鋼集團幫扶的河北莊村香菇產業遠近聞名,杜家莊村西洋參種植紅紅火火,大婁則村山羊養殖已成規模。村民看到“扶貧花”開出了“致富果”,臉上都笑開了花,大家在奔小康的幸福路上越走越有信心。
2015年至今,太鋼在山西婁煩縣開展定點扶貧工作以來,先后投入1000多萬元用于婁煩、保德的產業扶貧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扶持,截至目前共搭建西洋參種植大棚23個、香菇種植大棚54個、建設牛舍44間,對貧困村實施產業道路修繕、移民新村管網建設等項目,強化龍頭帶動,引導專業合作社、產業帶頭人、家庭農場等與貧困戶建立產業增收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了村村有產業,戶戶有人管的局面,為全力以赴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多渠道,匯集小康建設“正能量”
保德縣腰莊鄉鋪房墕村2018年前村民生活飲用水都是從很遠的取水點手提肩挑,洗衣種菜等就靠積存的雨水,在院里大面積種菜根本不敢想。2018年,太鋼扶貧工作隊進駐后,實施引水入戶工程,惠及全村102戶村民。用水方便了,村民們開始在院子里種植有機瓜果蔬菜,搞起了“菜園子”,實現了日常菜品自給自足,僅此一項平均每戶每年可降低生活支出800至1000元。
太鋼扶貧工作隊堅持開發式扶貧和保障式扶貧相統籌,精細管理、精細扶持。
2018年,由太鋼集團幫扶的杜家莊村響應政府號召,家家戶戶種上了紅皮土豆。到了收獲的季節,由于運輸不便、銷售渠道不通,土豆眼看要爛在地里,村民們犯了愁。
為了解決土豆滯銷的難題,扶貧工作隊一方面積極協調申請修路資金,另一方面向全體太鋼職工發出了“獻愛心——購買扶貧村土豆”的倡議。太鋼黨委高度重視,組織擬定了消費扶貧采購協議,廣泛宣傳發動。短短兩周時間,太鋼干部職工就向貧困戶購買了40萬斤土豆,把貧困戶的滯銷土豆變成了致富“金豆”。
借鑒土豆銷售的成功經驗,整合現有資源,與15個定點扶貧村建立了農特產品包銷協議,定期推廣銷售小雜糧、牛羊肉、山蘑菇、土雞蛋等農特產品,促進企業力量與幫扶需求有效對接,幫助村民增收致富。
扶貧工作隊還在扶貧村舉辦扶貧產業觀摩會、鄉村文化攝影節,推介宣傳鄉村文化和農特產品,實現旅游扶貧與消費扶貧的有效融合,走出了一條消費扶貧進企業新路子。
工作隊又與15個定點扶貧村建立了農特產品包銷協議,定期推廣銷售小雜糧、牛羊肉、山蘑菇、土雞蛋等農特產品,幫助村民拓寬致富渠道,太鋼消費扶貧的做法受到有關部門的關注和肯定。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20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