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日報:【奮斗者 正青春】太鋼不銹冷軋廠系統班維修電工趙勇強:苦鉆研學本領 煉成“技術能手”
趙勇強是太鋼不銹冷軋廠電氣作業區系統班的青年骨干,也是李志超創新工作室的青年帶頭人。自入廠以來,他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從一名普通職工成長為冷軋廠最年輕的維修電工技術“比武狀元”。
初到太鋼不銹冷軋廠,正值冷連軋設備調試期,趙勇強一下子就被這套全世界最先進的連軋設備吸引住了,他也暗暗發誓,一定要成為一名技術過硬的維修電工,用專業知識讓它展現出最佳的運行狀態。
就是憑著這份執著,在技術專家、晉陽工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志超的帶領下,趙勇強不斷學習和進步,2015年第一次參加技術比武,就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績。之后的6年里,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先后取得第四名、第二名、第一名的好成績。
冷軋廠生產任務重,設備正常運轉時,保證生產任務完成是先決條件。作為廠里的技術骨干,趙勇強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天。在技術比武準備期間,他既要完成現場設備維護工作,又要搞好比武理論學習和配盤操作。于是,他利用業余時間刻苦學習,基本每天學習到深夜12點以后。為了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他幾乎放棄了自己所有的休息時間。
趙勇強常說,雖然技術比武成績好,關鍵還是要像師父李志超一樣,把這一身本領在冷軋廠的生產經營中用好。為此,他主動請纓,投入到冷軋廠5#平整這一重點智能化、國產化項目的調試投產當中。
5#平整冷軋薄板品質提升項目是“山西省鋼鐵產業轉型升級2020年行動計劃”重點項目,由太鋼不銹冷軋廠和太鋼工程技術公司自主研發設計實施。趙勇強和師父組成電氣攻關團隊,按照太鋼集團智慧制造總體推進要求,借鑒國內外同類設備的先進制造經驗,創新性地將自動化控制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項目建設中,增加了入口自動拆捆帶機器人等多個智能化項目,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減少了人機接觸,提升了本質化安全水平。
在2#軋機傳動控制系統的國產化改造中,趙勇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由于舊有主傳系統采用最早的光纖通信方式,通信協議為阿爾斯通專有協議且帶有加密保護,原廠家備件已經完全停產。對此,趙勇強主動配合設計院的調試人員,經過嚴格細致的論證,通過不斷地測試探討,最終選用國產大功率中壓三電平IGCT交—直—交變頻產品替換原阿爾斯通的變頻系統,實現新變頻系統與原自動化系統之間的數據通信和無縫接入。趙勇強獨到的見解和過人的技術,受到了調試人員的一致好評。2#軋機的成功改造,既保證了工藝特性,又解決了系統備件短缺等問題,創新創效達500多萬元。
“改造過程中,既要保證機組的正常運行,又要保證調試工作的順利進行,還要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因素。”趙勇強說。電氣室內,大家每天都要戴著口罩工作七八個小時。下班時,耳朵和鼻子上已經勒出深深的印痕。但他全然不顧,一心投入到機組的調試中,最終整個調試過程未對機組生產造成任何影響,而且改造后的調速系統運行良好,至今未出現任何系統故障,為切片料全年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為青年“雙良傳人”的代表,趙勇強表示,將繼續立足崗位,刻苦鉆研技術,勇于創新,勇攀高峰,用實際行動感動和帶動更多的職工為打造全球不銹鋼企業的引領者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