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日報:全省干部群眾認真學習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強化科技創新引領 全力推動轉型發展
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全力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全省廣大干部群眾在學習會議精神時紛紛表示,要深刻領會和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統籌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和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加快走出一條產業優、質量高、效益好、可持續的轉型發展新路。
保持戰略定力,把握發展重點
太重集團是我省高端裝備制造和風電裝備產業鏈唯一的“雙鏈主”企業,該集團改革創新部副部長李曉東表示,剛剛閉幕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為我省經濟工作和發展指明了方向,極大增強了我們干事創業的信心與決心。我們將借助此次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東風,突出實業、做強主業,提高核心競爭力,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為我省轉型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關于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的前瞻布局,是我們做精做優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必須牢牢把握的‘金鑰匙’。”華陽集團產業技術研究總院副院長蒯平宇表示,華陽集團新產業板塊將進一步優化鈉離子電化學儲能全產業鏈、納米纖維凈化材料產業、煤層氣制金剛石產業、可降解塑料產業、高性能碳纖維產業“5+N”產業發展格局,構建無煙煤基碳材料一流研發體系,打造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新材料產業集群。
山西清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省大數據及人工智能領域領軍企業,該公司副總經理王程表示,面對數字經濟浪潮,清眾科技將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為山西產業升級、城市治理、民生服務等領域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數據支持和服務;將繼續加強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進一步完善產學研合作生態,與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業共同探索大數據技術在各行業的應用,共同助力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
用好有效抓手,持續推動轉型
產業鏈“鏈長制”、專業鎮、開發區,都是促進轉型發展的有效抓手平臺,要繼續用活用好,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拓展。
太鋼發揮“鏈主”企業的資源綜合優勢和表率引領作用,致力于打造世界領先、國內一流的高質量特鋼材料產業鏈和生態圈。今年前三季度,太鋼推進6個產業鏈招商項目落地,產業鏈營收達到800億元。“推動不銹鋼產業形成完整而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太鋼黨委書記、董事長盛更紅表示,將按照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強化鋼鐵行業產業鏈供應鏈建設,提升我國不銹鋼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推動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
運城市鹽湖區工業信息化和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海濱表示,將以鹽湖水泵專業鎮獲評第二批省級重點專業鎮為契機,加快培育水泵類規上企業,建成運營水泵專業鎮綜合服務中心和省級水泵檢測中心,建成運營水泵工業互聯網,提升全行業全鏈條智能化水平,加快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積極拓展國內外銷售市場,加快建設具有競爭優勢的水泵產業體系。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為做好明年全省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動力。”原平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晉榮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好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對開發區工作的各項部署要求,聚焦現代煤化工、可降解塑料等優勢板塊,大力開展“鏈長制”精準招商,著力打造全國最大的可降解塑料基地,延長煤化工產業鏈,增強產業集聚效應。引深“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強化要素保障,常態化開展入企服務,不斷培厚營商沃土,吸引更多大項目好項目落地開花結果。
強化創新支撐,提升創新能力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通知,潞安化機集團入選2023年新一批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名單,成為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之一。潞安化機集團核心產品“國之重器”晉華爐已累計簽訂氣化爐合同95臺套,2023年已經完成18套氣化爐的生產任務,牢牢占據全國煤氣化裝置市場占有率前三位。潞安化機集團總經理李廣民表示,潞安化機將全面貫徹會議精神,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創建國家大型氣化技術研發中心,推動數實融合、數智賦能,奮力打造國內頂尖、國際領先的化工和新能源裝備制造綜合性平臺,以實際行動為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技術研發、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作出貢獻。
山西格盟中美清潔能源研發中心有限公司瞄準山西清潔能源產業技術研發,2023年申請專利27項,其中發明專利12項。中心黨委書記、總經理徐旭東表示,將按照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不斷加強科技研發投入力度,建立完善創新管理體系,培養和引進創新人才,持續拓展與知名高校產學研合作領域。
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劉俊義表示,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的部署,充分體現了省委對科技創新一以貫之的高度重視和戰略謀劃。省科技廳將深入學習貫徹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錨定目標加壓奮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企業為創新主體牽引,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布局建設“晉創谷”創新驅動平臺,打造科技成果轉化新高地,重點抓好“核心技術攻關、平臺體系建設、企業融通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五項提升行動,著力加強科技創新支撐、全力營造一流創新生態、奮力開創科技創新發展局面,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科技支撐。